地震前兆V1.0
地震是很难被人们事先预测到的,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在也是如此。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,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,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、加强的过程中,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、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、地电、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,地下水位、水化学、动物的异常行为等。
该展项通过展板形式展示大自然中地震前事物的变化,从而参观者通过认识来提高地震防范意识,保护自己。
地震前兆V2.0
本展项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地震前兆的动物异常、水位异常、电磁异常等现象;这种由于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,简称宏观前兆。比较常见的有,水位、水质异常,动、植物的习性异常,电磁场异常等。井水异常:震前井水等地下水的异常变化,主要表现为水面陡涨陡落、变色变味、翻花冒泡、温度升降,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,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。动、植物习性异常:当地震来临前,动、植物常有一些反常的表现,如:冬眠的蛇出洞、植物反季节开花等;但动、植物异常的原因很多很复杂,比如气候的影响,人为的影响,生理的影响等,很多时候都与地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,所以发现动、植物异常可向有关部门报告,等待查实。 地震科普展板:分为:认识地震、如何避震、自救互救三大类。黑龙江vr地震科普教育
全球地震带分布
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,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,在地震带外,地震分布零散。全球表面震中分布表明,地震成带状沿板块边界分布。本展品以精美的全球立体地图模型为背景,采用先进的光纤技术,动态显示主要地震带分布情况。配以语音讲解。此展品集形象逼真、美观、实用为一体。全球地震带分布全球地震带分布
展品尺寸:1670×1150×80mm ;
展示方式:电动操作;
展品材质:复合材质;
灯控方式:LED显示 ;
展项电压:500W,220V; 黑龙江vr地震科普教育自然灾害感知体验VR体验主要针对山路暴雨、泥石流和城市飓风灾害避险推出的自然灾害知识科普类VR模拟软件。
认识地震-互动实景沙盘
在模拟地形地貌特点的沙盘上表现地震来临前地声、地光等宏观异常地震前兆现象,以及通过演示地底的断层错位,从而引起地震波对地貌、地表建筑物的破坏以及地貌在地震时发生的陷落,演示地震发生时先后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说明震源、震级和烈度的基本知识。通过完整的再现了地震来临时的前兆现象和地震发生时的破坏,让观众更好的认识了解地震。展品通过机电一体化、声光电技术、数字多媒体技术、伺服控制技术、传感技术、系统控制技术使观众通过组合按钮或触摸屏选择演示展品内容,实现观众与展品进行实时互动达到寓教于乐学习相关知识的效果。
地震演示仪
本展品的主要组成部分:模型底座、控制面板、地震环境模型、填充粒子、填充房屋模型等。
主要功能:此模型能够让我们更直观的去了解自然现象——地震的发生过程,同时还配有文字及语音解说,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与地震相关的知识,将实践与理论结合,更加形象生动,演示过程中还配有灯光效果,使演示更加逼真。
展示方式:语音光电、震动一体,动态演示出地震发生时的情况。配有流沙、模型房屋、树木等,震级可调节 。
展品材质:复合材质。 当地地震背景及监测台网。
心肺复苏(模拟急救)心肺复苏(模拟急救)
综述:地震后,自救互救非常重要。震后救护是通过人工呼吸,以及按压胸部的正确操作方便,模拟地震后的急救,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时,液晶屏会显示,心电模拟动态显示;模拟心脏动态显示;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指示灯会计数,急救成功后,模拟人会瞳孔收缩。
1、性能要求:参观者根据心肺复苏视频学习,对急救假人进行自救互救技能训练,学习掌握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技能。
可增项:配多媒体42寸多媒体讲解系统 VR地震18模块 VR体验。黑龙江vr地震科普教育
体验者可以学习震时躲避方法、震后自我保护方法、震后逃生注意事项等不少于10个流程的地震逃生知识体验。黑龙江vr地震科普教育
单人VR地震体验台
单人VR小型地震体验台是模仿地震发生的系统,参与者带VR虚拟头盔,启动后,体验者犹如进入真实的地震环境中,可模仿当时地震的情景;
适合场所:学校、少年宫、小型科技馆
展台尺寸:610mm×610mm×1370mm;
展示方式:电动操作;互动多媒体演示;
展品材质:复合材质;
展示方式:互动演示;
展项电压:500W,220V;
地震应急避难场所
展品通过互动多媒体的形式介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情况。
了解应急避难所的图形符号、标志、平面示意图及标志意义。
投影尺寸:2.4m×1.5m;
展示方式:电动操作;
互动多媒体演示;
展品材质:复合材质;
展示方式:互动演示;
展项电压:1000W,220V; 黑龙江vr地震科普教育